临床医学

  • 介入治疗时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

    蔡直铎;邱茜茜;徐晓敏;

    目的 探讨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7例,根据血管介入栓塞术时机进行分组,超早期组49例在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早期组48例在48~96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应激反应、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超早期组患者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低于早期组,格拉斯预后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患者血清丙二醛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评分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均低于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相关因子水平。

    2025年01期 v.37;No.14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3D-DSA与2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联合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周高领;何庆;刘鹏飞;

    目的 回顾性探究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与二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2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联合静脉溶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同时行3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治疗的40例为3D组,行2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治疗的40例为2D组。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组血管再通率高于2D组(P<0.05);术后3d、7d、30d 3D组NIHSS评分低于2D组,MBI评分高于2D组(P<0.05);术后7d 3D组S100β、NSE、NPY、ET低于2D组(P<0.05),NO水平高于2D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与2D-DSA相比,3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7;No.14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两叶法与三叶法直出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比较

    王东发;郭大勇;文秀华;

    目的 对比两叶法与三叶法直出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UE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BPH患者92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B两组,每组46例。A组采用两叶法直出绿激光TUEP治疗,B组采用三叶法直出绿激光TUE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RUV)、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术前、术后1 d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术中失血量更低,剜除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与B组术后3个月相比,A组IIEF-5评分更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IPSS、QOL评分比较,P>0.05;与B组术后3个月相比,A组RUV水平更低,BC、Qmax水平更高(P<0.05);与B组术后1 d相比,A组血清TNF-α、IL-6、Cor、AD水平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效果相当,但采用两叶法更有助于缩短剜除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对机体内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并发症风险,且对患者勃起功能影响更小。

    2025年01期 v.37;No.141 9-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单钳道胃镜下钛夹牵引尼龙绳缝合法在上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梁海建;董士海;刘勇;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单钳道胃镜下钛夹牵引尼龙绳缝合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按溃疡面积大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溃疡面积6 mm左右,采用钛夹直接夹闭溃疡面治疗。观察组60例溃疡面积10 mm左右,采用胃镜下钛夹牵引尼龙绳缝合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迟发出血、再次内镜止血发生率等比较,P>0.05;禁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下钛夹牵引尼龙绳缝合法可有效治疗9 mm左右的上消化道溃疡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且对临床设备要求低,操作简洁,适合基层开展。

    2025年01期 v.37;No.14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联合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应用于小儿腔镜疝气手术中的效果

    赵松涛;杜继伟;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联合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应用于小儿腔镜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腔镜疝气手术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10.1~12 mmHg二氧化碳气腹压联合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观察组给予8~10 mmHg二氧化碳气腹压联合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脑氧饱和度、呼吸力学指标、麻醉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P>0.05。气腹建立前,两组左、右脑氧饱和度比较,P>0.05;气腹建立后10 min、气腹解除后10 min,观察组左、右脑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气腹建立前,两组PET CO_2、气道阻力、气道峰压比较,P>0.05;气腹建立后10 min,两组PET CO_2、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均升高,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气腹解除后10min,两组PET CO_2、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Ric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P>0.05。结论在小儿腔镜疝气手术中应用8~10 mmHg二氧化碳气腹压联合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对患儿脑氧饱和度、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并且不会影响麻醉镇静效果。

    2025年01期 v.37;No.14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 面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对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修复的价值

    高敬尧;刘林嶓;丁钦佩;

    目的 探讨面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对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修复的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颌面部肿瘤患者102例,均于肿瘤切除术后进行修复治疗,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施行前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施行面部旋转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满意度得分、美观度得分、瘢痕得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皮瓣制作与吻合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长、经口进食和住院天数比较,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鼻部与面侧颧颊部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血管分布、厚度、色泽、柔软度等瘢痕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睑唇功能部与额部满意度得分比较,P>0.05。拆线后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自主评价得分和医师评价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瓣感染、局部皮肤缺血和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修复治疗中,面部旋转皮瓣修复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减少术后瘢痕,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术后满意度和美观度。

    2025年01期 v.37;No.141 21-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 曲面设计与常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

    常胜;杨宏建;张利敏;

    目的 探究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和常规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5月本院医治的7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角膜塑形镜矫正的35例患者列为常规角膜组,以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治疗的41例患者列为曲面角膜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屈光度、裸眼视力和角膜治疗区偏心量、角膜参数[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角膜散光值(CYL)、表面规则性指数(SRI)]、泪腺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常规角膜组相比,配戴4周后,曲面角膜组裸眼视力、屈光度较高,角膜治疗区偏心量较低(P<0.05);曲面角膜组SRI较高,SAI、CYL较低(P<0.05);曲面角膜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低,泪液分泌量较多,泪膜破裂时间较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P>0.05。结论 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可改善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缩短角膜治疗区偏心量,减少对角膜参数、泪腺状况影响,安全性较好。

    2025年01期 v.37;No.14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 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翟传战;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LDH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常规物理治疗、中医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腰椎功能评分(JOA)、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各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神经松动术+麦肯基疗法康复干预,可有效地恢复腰椎功能,缓解腰腿疼痛,增加腰椎的活动范围和协调性,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1期 v.37;No.141 29-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的单中心临床观察

    苏霞云;常捷;邵晶璇;江庭秀;覃春捷;陈宏;蒋端凤;

    目的 对30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情况的差异,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中“五联征”16例(53.3%),“三联征”27例(90.0%),行血浆置换25例(83.3%),死亡15例(50.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伴有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昏迷的比例更高,尿素氮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伴昏迷、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注血小板和未早期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TTP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注血小板是影响获得性TTP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与血浆置换、足疗程数血浆置换治疗以及血浆置换前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改善TTP患者预后;在及时行血浆置换的情况下,置换前输注血小板可能提高生存率。

    2025年01期 v.37;No.141 33-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在日间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

    王园园;管清一;丁宝苑;张静静;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56例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瑞马唑仑组(R组)、瑞马唑仑+丙泊酚组(R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2例。主要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低SpO_2、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体动、呃逆和PONV。其次记录入室平静时(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T2)、宫颈扩张时(T3)、手术结束时(T4)、喉罩拔除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_2)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另外记录患者苏醒、恢复以及术后首夜睡眠质量情况。结果与R组和P组相比较,R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RP组和R组低SpO_2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01)。RP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7)。然而,R组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RP组和P组(P<0.001)。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恶心呕吐。RP组和R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小于P组。T5时,R组和RP组的MOAA/S显著高于P组(P<0.017),但R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和RP组(P<0.001)。三组患者的恢复和睡眠质量情况比较,P>0.05。结论联合应用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2025年01期 v.37;No.141 38-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外周血miRNA-223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陈红芬;陈京霞;周菲;

    目的 探究外周血miRNA-223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URB-65评分将观察组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RT-PCR法检测miRNA-223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6、IL-1、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miRNA-223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均<0.01)。mi RNA-223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及28天病死率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外周血mi RNA-223表达水平与重症肺炎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疾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5年01期 v.37;No.141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张东乐;王爱民;李伟杰;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证实是否发生骨转移,分别纳入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比较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患者120例诊断未发生骨转移71例,发生骨转移49例;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1.63%(40/49)、特异度为88.73%(63/71)、准确率为85.83%(103/120);ROC结果显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95%CI:0.869~0.96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为88.73%。结论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检测联合应用对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骨转移的有效方案之一。

    2025年01期 v.37;No.141 47-4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祖国医学

  • 干扰电辅助邵氏无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程斌;娄源新;经振兴;

    目的 研究干扰电辅助邵氏无痛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LDH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电治疗,观察组采用邵氏无痛手法+干扰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压痛值]、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流动力学[血细胞比容(HCT)、血沉(ESR)、血浆黏度(CP)]、血清生化指标[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压痛值、JO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HCT、ESR、CP、PGE2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电辅助邵氏无痛手法治疗LDH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2025年01期 v.37;No.14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拔伸端提法推拿联合侧斜角牵引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郝鑫;马民;袁军丽;陈颂;

    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拔伸端提法推拿联合侧斜角牵引的效果及其对颈椎活动度、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侧斜角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拔伸端提法推拿。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颈椎活动度、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两组头晕目眩、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基底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均升高,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均降低,但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拔伸端提法推拿、侧斜角牵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改善基底动脉血液循环。

    2025年01期 v.37;No.14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艾灸对孤独症患儿胃肠道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

    鲍利利;张琦;

    目的 探析艾灸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胃肠道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1例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胃肠道严重程度指数(GSI)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BC、ATEC评分及ATEC之健康、生理、行为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G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艾灸治疗ASD患儿可有效改善其核心症状并能调整胃肠道问题。

    2025年01期 v.37;No.14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护理医学

  • FLS模式指导下的康复护理预防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武霞;张在青;刘波;周可欣;鞠富霞;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采用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liaisonservices,FLS)模式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0例,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FLS模式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级情况、依从性评分、围术期指标(术后3周下肢疼痛程度、下肢肿胀程度、住院时间)、凝血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周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较低,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应用FLS模式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01期 v.37;No.141 61-6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新;

    目的 分析和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025年01期 v.37;No.14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调查报告

  • 三级中医医院葡萄球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性分析研究

    孙豪;

    <正>葡萄球菌在医院分离鉴定的所有细菌中占第三位,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占第一位~([1-6])。葡萄球菌根据血浆凝固酶试验可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致病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毒性较弱,为条件致病菌。长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导致了细菌耐药菌株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出现~([7])。致病菌耐药性伴随新一代抗生素被引入临床使用而发展。自从发现青霉素以来,已发现了百余种抗生素。对于大多数可用的抗生素,葡萄球菌都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耐药菌株的传播对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构成重大威胁~([8])。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分离的致病菌不尽相同,耐药性亦存在较大差异~([9])。

    2025年01期 v.37;No.14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血站血液报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黎明;张春梅;

    目的 分析临沂市中心血站2019—2023年血液总报废、非检测因素报废情况,评价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寻找持续改进契机。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本站2019—2023年总报废血液195908.45 U、非检测因素报废血液176601U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 血液总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中前三位分别是脂肪血、破袋血和少量血。其中脂肪血占比97.61%,但逐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影响血液非检验报废的因素主要是脂肪血、破袋血和少量血,加强对这三种因素的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提升血液质量。

    2025年01期 v.37;No.141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综述

  • 恶性肠梗阻诊治及预后研究进展

    王冬梅;杨志国;宋经瑜;王占山;李锁银;李海迎;

    <正>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胃肠道和盆腔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0%~28%,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1%。MBO的发生常提示肿瘤已发展到晚期或肿瘤复发或出现腹膜广泛转移,预后往往较差,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MBO患者多为癌症晚期,通常经历过手术甚至多次手术、多周期化疗、放疗等,一般情况较差,其治疗主要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原则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本文对近年来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1期 v.37;No.14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病例报道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1例的护理

    潘秋玉;庄静;

    <正>朱某某,男,76岁,2024年8月22日因胸闷、咳嗽、咳痰半月入院。患者主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晨起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且咳嗽咳痰,痰液呈白色,伴腹胀。既往史:下肢静脉曲张病史30余年,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20余年。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5次/分,心率20次/分,血压114/74 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双侧下肢轻度水肿。初步诊断:胸闷待查、支气管炎、肺栓塞(PE)、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曲张。入院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包括:(1)患肢护理:(1)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025年01期 v.37;No.14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 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1例的护理

    宋艳;高硕;

    <正>赵某某,男,80岁,2024年8月24日以“间断咳嗽、咳痰伴胸闷2月余,加重2天”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40余年,慢性胃炎病史40年。入院诊断: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纵隔肿物;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骼内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痰液查真菌找到酵母样菌,影像学检查考虑食管占位,并存在气管受压,结肠占位,经全院多科会诊,考虑食道来源恶性肿瘤,亦不排除结肠肿瘤,鉴于食管狭窄程度消化镜难以通过,暂无法完善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目前营养状态一般,建议插管鼻饲,解决进食问题及利于补充营养。2024年8月28日患者反复胸闷发作,考虑食管占位,气管受压所致,为改善症状于2024年8月31日在局麻状态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术中未输血、输液,术后无特殊处理。2024年9月3日患者入睡困难,夜间烦躁多动,自觉胸骨后不适,伴痰多情况,说话困难,复查电子气管镜,镜下见支架上移,给予活检钳反复调整支架位置,调查后位置良好,症状改善。2024年9月7日,患者一般状况可,胸闷好转,间断咳嗽、咳痰,病情平稳,准予办理出院手续。现将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2025年01期 v.37;No.141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十二指肠间质瘤伴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秦倩;

    <正>患者,女,56岁,于2024年5月21日到本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诊断为缺铁性贫血,1年前因贫血行输血治疗。10余天前头晕、乏力症状加重,伴黑便,门诊行胃镜检查:1.十二指肠隆起伴渗血(降段),十二指肠间质瘤伴出血?2.胃黏膜增生(胃角);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贫血胃黏膜表现。即住院。病理示:(十二指肠降段)黏膜重度慢性炎症伴黏膜糜烂。(胃角)黏膜中度慢性炎症,部分腺体中度肠化。CT示:肝内低密度灶,考虑囊肿,必要时增强扫描;心腔密度减低,考虑贫血所致。血细胞分析示:白细胞3.28×109/L,红细胞2.87×1012/L,Hb78 g/L。于2024年5月22日请普外科会诊,考虑十二指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建议行肿瘤切除术,转入普外科治疗。于2024年5月24日全麻腹腔镜下见十二指肠降段与水平段交界处外生性肿块,伴有出血,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低度风险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117(+++)、DOG-1(+++)、SMA(灶+)、S-100(-)、Ki-67<5%。诊断:1.十二指肠间质瘤伴出血;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贫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2024年6月2日出院。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2025年01期 v.37;No.141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 乌梅丸加味治愈双相情感障碍1例

    刘丽清;王婷婷;杨新新;

    <正>患者李某某,女性,53岁,于2022年11月8日首次就诊。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情绪波动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与兴奋冲动交替发作。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时伴有精力减退、悲观厌世,情绪高涨时则精力充沛、易怒。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接受碳酸锂、喹硫平等西药治疗,病情曾一度缓解。然而,1个月前患者症状再次加重,为进一步寻求中医药治疗,前来就诊。

    2025年01期 v.37;No.141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医学教育与教学研究

  • OBE理念下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探究

    罗巧;俞惠婷;王琳;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但是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供给短缺是制约中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难点与关键~([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养老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养老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养老服务人才“用人荒”现象日益凸显。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探索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现报道如下。

    2025年01期 v.37;No.14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三全育人”视域下内脏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路径

    宋海岩;朱振东;张毅敏;申凤鸽;周立;连辉;

    <正>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培养健康守护者的重任[1]。《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医学课程思政在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举措之一。《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不仅直接影响医学生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医学生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系统解剖学》内脏学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4个系统,内脏学涉及的器官众多,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鉴于此,本研究在内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精心挖掘、挑选与合理安排可融入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更好地发挥桥梁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2025年01期 v.37;No.14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 新医科背景下《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施

    丁文文;刘鑫鑫;王同祥;李瑶瑶;王金蓉;夏鸿;

    <正>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要求:医学课程教学需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加快推进维护人民健康建设体系提升到全新的历史高度。高校医学教育事业关系着医疗健康和育人两大民生工程,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

    2025年01期 v.37;No.14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正>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在长达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兼任教师3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37.5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09.4万册,电子图书系统拥有数字图书资源8.5Tb。目前,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占地110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

    2025年01期 v.37;No.14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稿约

    <正>《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等收录,被评为“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本刊主要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护理医学、调查报告、综述等栏目。一、总体要求1.来稿在内容上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及理论上的创新,在表述上应做到主题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文字简练等。2.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所投稿件为课题项目,请在投稿时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书扫描件,并在稿件中标注课题项目名称和编号。3.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不存在抄袭、雷同等学术不端现象,作者署名无争议。请勿一稿多投。二、格式要求1.论文整体格式符合“医学论文的温哥华格式”。2.来稿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至投稿系统,暂不支持其他格式文件,如有图片,请在上传稿件的同时,一并上传原始图片(图片像素:258*166)。3.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参考文献(近5年的期刊文献8~12篇)、图表等请按照本刊论文模板的要求进行。4.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学历,职称,工作单位,研究方向。

    2025年01期 v.37;No.14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