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富血小板血浆与臭氧关节腔注射的疗效对比

    段飞;郑盼盼;朱以海;李文省;王炳晨;

    目的 对比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臭氧后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PRP组和臭氧组。PRP组给予PRP 0.4 mL关节腔注射(每4周1次,共2次),臭氧组给予医用臭氧水2 mL关节腔注射(20μg/mL,每周1次,共3次)。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股骨和胫骨关节面软骨,制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标本病理改变,并对比Mankin评分。结果 空白组股骨及胫骨软骨病理表现为HE染色不均,软骨基质减少;各层软骨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排列极不整齐且极不规则,潮线紊乱。PRP组和臭氧组股骨及胫骨软骨病理表现为HE染色尚均匀,软骨基质增多;各层软骨细胞大小、形态趋于一致,排列规则,潮线少量部分紊乱。空白组Mankin评分明显大于PRP组和臭氧组(P<0.05);PRP组和臭氧组Mankin评分比较,P>0.05。结论 从病理学角度观察,膝关节腔注射PRP与臭氧均可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修复,两种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5年02期 v.37;No.14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临床医学

  • URL、PCNL及RPLU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比较

    曹勇;李超群;田珊珊;孙文明;杨玉苗;厉波;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三种术式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3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RL组39例,PCNL组24例和RPLU组30例。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期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感染率。结果 URL组一期碎石成功率84.6%,三组中最低;术后结石残留率24.2%,三组中最高,术后并发泌尿系感染率12.1%,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率6.0%。该组平均手术时间(21.05±4.1)min和住院时间(3.02±1.1)d为三组最短。PCNL组一期碎石成功率95.8%,术后结石残留率17.4%,术后并发感染率8.7%,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率4.2%。该组平均手术时间(31.53±11.2)min,住院时间(5.24±1.6)d。RPLU组一期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结石残留率0%,术后并发感染率和输尿管狭窄率均为3.3%。该组平均手术时间(45.92±9.6)min和住院时间(7.35±2.5)d为三组中最长。三组一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感染率及输尿管狭窄率比较,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URL、PCNL和RPLU三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URL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最短,但术后结石残留率最高。RPLU结石清除率高,但住院时间长。

    2025年02期 v.37;No.142 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张维颉;孙庆斌;陈海云;王启开;林明亮;张晓燕;管心平;梁永强;徐惠新;徐佳伟;刘磊;王子宇;王金清;李科威;

    目的 探讨经腹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同期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同侧肾结石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的患者7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观察组36例行经腹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结石残余、肌酐水平、介入栓塞止血、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菌血症发生例数比较,P>0.05。观察组肾积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输尿管狭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腹腹腔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5年02期 v.37;No.14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Ilizarov技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青少年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疗效

    马池源;梁答;

    目的 评估使用Ilizarov技术的胫骨延长术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青少年双下肢不等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双下肢不等长的青少年患者32例行Ilizarov技术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以Ilizarov应用研究学会(ASAMI)评价标准评定骨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利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H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FMA-LE)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下肢各关节功能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价,用改良Ashworth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康复训练改善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ASAMI评价标准,优17例,良13例,中2例,优良率为93.8%。短侧肢体延长长度范围在4.2~6.0 cm,平均5.4 cm,外固定架拆除时间6~15个月,平均9.7月。手术拆除外固定架后,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HHS评分、FMA-L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末次随访的改良Ashworth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使用Ilizarov技术的胫骨延长术结合康复训练对于青少年下肢不等长的治疗在功能恢复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5年02期 v.37;No.142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Endobutton带袢钛板弹性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郝路通;邰传粉;滕磊;

    目的 对比分析Endobutton带袢钛板与锁骨钩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3例,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Endobutton带袢钛板弹性固定,对照组2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刚性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喙锁间隙、肩锁间隙、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逐渐增高(P<0.05),其中观察组在术后3、6、12个月各时间点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3、6、12个月,两组喙锁间隙(CC)与肩锁间隙(AC)均显著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CC、AC比较,P<0.05;术后3、6个月,两组间CC及AC比较,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Endobutton带袢钛板弹性固定较钩钢板刚性固定手术切口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且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置物,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2025年02期 v.37;No.142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临床分析

    高举梅;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50岁的SLE患者112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53例(47.32%)合并心脏损害,其中12例(22.64%)患者具有心脏损害的相关临床症状,以心电图ST-T异常及心包炎最为常见。年龄、性别、体重在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损害组患者病程长于无心脏损害组,其中合并瓣膜病变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心脏损害组。合并心包炎、心肌损害、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其补体水平及SLEDAI评分与无心脏损害组比较,P<0.05。两组间补体C4、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未观察到明显差异。心脏损害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心脏损害组;其中发生瓣膜病变的患者较无心脏损害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心脏损害在SLE患者中发病率较高,SLE原发疾病病情活动者易合并出现心包炎、心肌损害、肺动脉高压。早期多无临床症状,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2025年02期 v.37;No.14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环泊酚对烟雾病STA-MCA搭桥术患者的影响

    刘远征;岳修勤;

    目的 探讨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中采用环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血清炎性因子、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STA-MCA手术治疗的68例烟雾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STA-MCA治疗,观察组采用环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麻醉苏醒时间、血清炎症因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天、30天IL-1β、NSE、TNF-α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1天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天、30天MoCA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中最大峰值流速、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血管阻力指数比较,P>0.05。结论 烟雾病STA-MCA术中环泊酚静脉全身麻醉整体效果优于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

    2025年02期 v.37;No.142 27-3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在rt-PA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

    李阳;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ACI且发病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80例,以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rt-PA静脉溶栓后的ACI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年02期 v.37;No.142 31-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亚莎;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OSAHS合并PTE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OSAH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指标,评估OSAHS合并PT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BMI、吸烟指数、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SG指标比较,观察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长暂停时间(SAmax)比较,P>0.05。结论OSAHS与PTE关系密切,AHI、BMI、CRP、PaO_2、Fbg是OSAHS合并PTE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2025年02期 v.37;No.14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祖国医学

  • 探索多种针灸疗法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的疗效——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对比研究

    付晨瑜;房晓磊;丁琪;张锦;王树本;

    目的 利用网状Meta评价不同的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WANGFANG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2010年1月—2023年1月的有关不同针灸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方面的随机对照实验数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项研究。在提高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A)方面,与单纯的康复训练或者单纯的普通针刺相比,结合温针灸、浮针、电针和普通针刺的康复训练策略对提升FMA评分的疗效更为显著;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相比,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提高FMA评分的疗效更好。基于网状Meta分析疗效排序结果,温针灸+康复训练>浮针+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在降低疼痛评分(VAS)方面,与单纯的康复训练相比,结合浮针、温针灸、电针和普通针刺的康复训练策略对降低VAS评分的疗效更为显著;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相比,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降低VAS评分有更好的疗效。基于网状Meta分析疗效排序结果:浮针+康复训练>温针灸+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普通针刺>普通针刺+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结论 不同的针灸方式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均有一定的疗效,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成为提高中风后SHS的上肢FMA评分的最优针灸治疗方式,浮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成为降低中风后SHS的VAS评分的最优针灸治疗方式。

    2025年02期 v.37;No.142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护理医学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史文红;刘婷;张超;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ERAS组实施术前超前镇痛、充分宣教,术中优化麻醉、多模式镇痛及术后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理状态(SAS、SDS)及睡眠质量(PSQI),术后6 h、12 h、24 h静息及运动状态的疼痛评分(VAS),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降低(P<0.05);且ERAS组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ERAS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ERAS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 <0.05。结论 ERAS疼痛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全程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025年02期 v.37;No.142 45-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 手术室安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肖晖;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安全护理在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安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产后康复指标情况、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采取手术室安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25年02期 v.37;No.14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调查报告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柴胡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制

    栗紫晗;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柴胡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及相应的信号通路,以探讨柴胡在治疗哮喘过程中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运用TCMSP数据库识别柴胡的活性成分,并将其导入Pharm Mapper数据库以预测潜在靶点,随后通过Uniprot数据库确认这些靶点的基因名称。接着这些基因名称被导入PDB数据库,并利用Swissdock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通过Cytoscape 3.10.2构建活性成分与预测靶点的互动网络。同时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抗炎靶点和哮喘相关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抗炎靶点的PPI网络,并将其与柴胡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融合,筛选出柴胡的抗炎靶点。这些靶点与哮喘的靶点结合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出柴胡抗炎靶点在治疗哮喘过程中的体内反应网络,以进一步筛选出与哮喘相关的抗炎靶点。最终通过Enrichr数据库进行KEGG分析以识别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17种化合物和273个预测靶点,其中核因子κB亚基1(NFKB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是与哮喘相关的抗炎靶点。KEGG分析得到的与这些抗炎靶点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传导通路等。结论 NFKB1、STAT3、MAPK14和TNF可能为柴胡通过抗炎机制治疗哮喘的主要靶点,整体控制这些抗炎靶点及相应信号通路网络可能有助于控制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并延缓病情恶化。

    2025年02期 v.37;No.142 51-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类风湿关节炎中药专利挖掘分析

    张贺;张庆;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对类风湿关节炎专利复方进行挖掘分析,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专利技术挖掘提供可行性路径。方法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复方专利为数据来源,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建模分析,利用孔明灯隐结构分析软件Lantern5.0对中药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 共得药方693首、涉及药物1 569味,应用频次超过55次的药物共有41种,得到关联规则16则;以方测证,推测专利中涉及的药物其对应的证候分别为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结论 经过对高频药物性味、关联规律及其隐结构综合聚类的剖析,得出类风湿关节炎复方专利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用药特点,为中医药专利的研发与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37;No.142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关彦彦;葛安宁;焦玉卓;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法对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分析国内外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方向指引。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5年1月—2024年12月有关门静脉高压症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的作者、研究单位、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 检索标题为“门静脉高压症”的文献共计4066篇,核心作者有Reiberger, Thomas、Bosch, Jaime、Mandorfer, Mattias等;研究热点涉及nitric oxide、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giogenesis等,近年来突现的研究热点有risk、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等。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及其临床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临床诊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者和机构间的合作。

    2025年02期 v.37;No.14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国内市场美沙拉秦肠溶片释放度检测标准研究

    孙静静;

    目的 考察国内市场4家企业美沙拉秦肠溶片释放度检测标准,分析出各个标准之间以及与《中国药典》2020版中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9013)的差距,旨在推动美沙拉秦肠溶片质量标准的统一。方法 取各企业美沙拉秦肠溶片,分别采用标准1、标准2、标准3和标准4检测样片释放度,检测结果间进行对比。结果 仅有企业1的美沙拉秦肠溶片能适用于企业2、企业3和企业4的质量标准,且其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胃液、pH6.8、pH7.8肠液分段检测进行制定,符合《中国药典》中关于肠溶制剂的规定。另外3家企业的美沙拉秦肠溶片不适用企业1的质量标准,且这三家企业的质量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中关于肠溶制剂的规定。结论 市场流通的美沙拉秦肠溶片质量标准不唯一,且不能相互通用。建议企业2、企业3和企业4依据现有生产条件进行处方研究,积极变更质量标准,主动向国家药典标准靠拢,进一步达到国内该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

    2025年02期 v.37;No.142 68-7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综述

  •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徐雪房;许艳梅;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STS)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肠道中Cajal细胞的恶性增殖。GIST很常见,每年约10万人中就有1名GSIT患者,占STS的20%,是最常见的STS类型~([3])。GIST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最常见于胃(60%~70%),其次是小肠(20%~30%)、结直肠和食管(<10%)。大多数病例(经典型GIST)其潜在的发生机制是KIT基因(也称为CD117)的突变,编码激活跨膜受体c-kit并导致其异常增殖,其他病例是由于NF1(编码神经纤维蛋白1)或琥珀酸脱氢酶(SDH)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导致的~([4])。

    2025年02期 v.37;No.14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病例报道

  • 腹腔镜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脐尿管癌8例报道

    徐友涛;宋春景;辛宁;

    <正>选择2016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脐尿管癌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4~85岁。临床表现:无痛性肉眼血4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痛2例,常规查体发现2例,其中1例患者存在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现阶段口服药物控制各项指标良好。腹部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包块。术前Sheldon分期:Ⅱ期5例,Ⅲ3a期2例,Ⅲ3 b期1例。行强化CT检查,8例患者均提示膀胱前壁不规则形状结节,突向膀胱腔,并呈现明显强化(图1),行膀胱镜检查,均可见膀胱顶壁新生物,表面光滑,部分有坏死组织附着,肿瘤大小1.0~5.5 cm,平均3.0 cm,术前病理活检均提示坏死组织,未见明显肿瘤细胞。所有患者术前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2025年02期 v.37;No.14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 连续动态血小板功能检测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1例

    时秀云;

    <正>患者,男,61岁,心脏介入手术后服双抗治疗1年。2025年1月14日,因突发牙龈出血入院,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四项检查均正常,血小板功能检测显示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16.5%,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5.5%,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出血风险,将双抗药物进行减量,1周后复查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AA 28.6%,ADP 42.7%,表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出血风险已解除。2025年1月26日,患者因骨折再次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2025年02期 v.37;No.14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自锁滑线结技术联合VSD负压封闭引流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1例

    逯宇岩;逯与磊;许建民;

    <正>患者少年男性,因交通事故致左上肢肿痛、流血伴功能障碍2 h,于2021年3月27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2 h骑电动车外出时被货车撞伤,伤及头部及左上肢等全身多处,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醒后感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感左上肢疼痛,肿胀,流血不止,活动受限,急诊以“左上肢碾挫伤”收入院。查体:头颅无畸形,左眉弓处可见一长约2 cm皮肤挫裂口,皮缘不整齐,深达骨质。左上肢自腕桡背侧至上臂前外侧可见大面积皮肤碾挫伤,皮肤缺损面积约60 cm×5 cm,周围组织潜行分离、脱套,泥石污染严重,肘窝处血管神经挫伤严重,可见肌肉断端,尺骨鹰嘴处可触及血肿,波动感明显,腕部及拇指背伸活动受限,肢端浅感觉减退,指端血运差。

    2025年02期 v.37;No.14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 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患者的手术护理个案分析

    苗艳萍;赵增雯;

    <正>患者曹某某,男,34岁,2023年6月16日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8小时”来院就诊,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面容,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眼球向右侧凝视,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稍弱,左侧巴氏征阳性。行颅脑CT检查显示“右侧颞顶叶出血,伴发水肿”,颅脑CT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一分支见一畸形血管团”,Spetzlet-Martin分级3级,急诊诊断为“大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右)、颞顶叶出血(右)”收入我院。

    2025年02期 v.37;No.14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医学教育与教学研究

  • CBL+PBL+CPL联合教学在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邹娟娟;赵泽华;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BL)+问题导向教学法(PBL)+临床路径教学法(CPL)联合教学在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5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观察组采用CBL+PBL+CPL联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在轮转结束前,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实践技能操作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学员对规培教学总体均满意(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学员在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CBL+PBL+CPL联合教学法能够提高睡眠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2025年02期 v.37;No.14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 CBL+PBL在眼视光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带教中的应用

    任丛;鞠楠楠;李忠恩;郭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眼视光医学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二病区、三病区轮转的80名2019级眼视光医学专业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对照组的实习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的实习学生采用CBL+PBL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学生教学前后测试成绩与教学满意度。结果 12课时的课程结束后,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测试成绩为(83.5±4.1)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测试成绩为(80.0±4.3)分;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21.60±2.34)分,对照组为(19.45±2.16)分,两组测试成绩和满意度比较,P均<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CBL+PBL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平均测试成绩和平均教学满意度。

    2025年02期 v.37;No.14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 健康中国视角下高职临床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赵玉娟;张慧英;宋玉娟;王亚莎;

    <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要素。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高职临床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直接决定着未来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本研究聚焦高职临床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分析培养现状,针对问题现状探讨可行的提升策略,助力实现医疗服务优质化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衔接。

    2025年02期 v.37;No.14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医防协同背景下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研究

    苑莹之;孙丽娜;李建合;

    目的 深入剖析医防协同背景下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的影响,分析当前资源配置的不足,探讨协同机制的优化路径,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策略。方法基于2012—202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方法,利用多元一次回归模型分别探究地区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影响,并采用分数位回归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医疗资源均值=0.408,地区公共卫生资源均值=0.714,医防协同存在资源分布失衡缺陷。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公共卫生资源系数=-0.037和医疗资源系数=-0.021,表明资源分配和协同存在问题;地区卫生资源投入系数为-0.022,公共卫生资源回归系数为0.659,医疗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的回归系数为-0.078,表明地区医疗资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存在正向影响,公共卫生资源能间接强化医疗资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果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所得结果与这一结论高度吻合。结论 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协同互补,共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效能。公共卫生资源对医疗资源的防控效果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二者协同可产生“1+1>2”的防控效应。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提升预防体系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扭转“重治轻防”的现状;另一方面构建医防协同的长效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实现防控效能最大化。

    2025年02期 v.37;No.14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6K]
  • 下载本期数据